江南电竞logo > 重庆高考 > 重庆大学介绍 > 重庆大学点评>

2025年重庆科技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重庆 大学点评

重庆科技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重庆科技大学录取规则:

重庆科技大学录取规则

第八条 录取规则:

1、在遵循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招生政策基础上,新生的录取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坚持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

2、按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进档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则择优录取非第一志愿的上线考生。学校调阅考生档案比例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10%以内;

3、录取英语专业考生单科英语成绩原则上要求达到生源省英语总分的80%以上,其余各专业不限外语语种;

4、对考生的身体健康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5、本科专业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原则上以招男生为主,专科专业钻井技术、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只招男生,其他专业不限男女比例;

6、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江苏省考生进档后排序规则采用“先分数后等级”办法;

7、学校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加分政策,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兼顾专业级差的原则,确定其专业:

(1)对进档考生专业志愿分数级差控制在5分以内;

(2)对总分相同或相近的考生,综合考虑其相关科目成绩及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创造、文体比赛获奖等因素确定专业;

(3)专业录取计划已满额时,对不服从专业志愿调配的进档考生,作退档处理;专业录取计划不满额时,从服从专业志愿调配的进档考生中择优录取;

(4)对依上述规则进行调配和退档的考生,学校不征求考生意见。

8、艺术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分别达到各生源省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省级招办要求必须以综合成绩进行录取的,则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特长生录取执行《重庆科技学院特长生招生章程》。

重庆科技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
化工安全工程(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供应链管理(本科)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工学 机械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
环境设计(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
应用统计学(本科) 理学 统计学类
艺术与科技(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工学 土木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工学 能源动力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艺术学 设计学类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 工学 电气类
能源化学工程(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功能材料(本科) 工学 材料类
海洋油气工程(本科) 工学 矿业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工学 材料类
酒店管理(本科)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工学 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
消防工程(本科) 工学 公安技术类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 工学 矿业类
制药工程(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工学 土木类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 工学 土木类
建筑学(本科) 工学 建筑类
土木工程(本科) 工学 土木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 工学 自动化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工学 仪器类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工学 机械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工学 机械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工学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 工学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工学 机械类
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 工学 材料类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 工学 材料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工学 材料类
冶金工程(本科) 工学 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工学 材料类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工学 地质类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 工学 地质类
石油工程(本科) 工学 矿业类
安全工程(本科)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本科)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材料物理(本科) 工学 材料类
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 工学 力学类
地球物理学(本科) 理学 地球物理学类
地质学(本科) 理学 地质学类
化学(本科) 理学 化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 理学 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理学 数学类
英语(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西班牙语(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工程造价(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社会工作(本科) 法学 社会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工程管理(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重庆科技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重庆科技大学简介

重庆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设立重庆科技学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
学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1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心区域,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占地总面积169.47万平米,校舍总面积73.25万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5.5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有纸质图书210万余册,电子图书204万余册,拥有大批数字化信息资源。学校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第一批重庆市文明校园。

现有教职工近17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680人,博士700余人。柔性引进院士4人,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近70人,有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7个。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00余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数理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人文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重庆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重庆资源循环利用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智能数学与自主智能研究中心等22个学院(部、研究院、中心)。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公共管理等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领域硕士点。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海洋油气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5个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学生近三年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了1800余项国家级奖励。2015年、2020年两次获得第9届、第14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自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四轮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前200名 。

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法、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领域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材料与化工、机械、化学、公共管理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制药过程数字化、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和非常规油气绿色高效开发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等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201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8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授权专利1300余件。参与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牵头完成的“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学会)科研奖励130余项。近两年,在重庆市科技奖励中,学校牵头项目数和获奖总数均位居重庆市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主动适应和服务石油、冶金行业和成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西南铝、重钢、紫金矿业、德胜钒钛、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与市应急管理局、沙坪坝区、大渡口区、铜梁区等政府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节、体育文化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现代大学文化系列的“三节两系列”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开展“习语寄青年”、“立德树人微讲堂”、“红岩之上”、“大学第一课”、“行为养成挑战赛”、“辅导员行走课堂”以及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赋能,深入开展“两走一贴近”,不断丰富“红五月”主题系列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建有各类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校是重庆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