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logo > 大学介绍 > 大学点评>

2025年蚌埠医科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大学点评

蚌埠医科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蚌埠医科大学录取规则:

蚌埠医科大学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及有关省(区、市)的各项招生政策和规定,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招生录取工作。
2.2020年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按照考生所在省(区、市)规定的录取批次进行录取。
3.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以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4.学校按照各省(区、市)的投档原则进行投档录取。
5.如按第4条未完成招生计划,学校将未完成计划,调剂到其它生源充足省(区、市)使用。
6.专业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无专业级差。当出现考生总分相同、专业志愿也相同,按其所在省(区、市)投档的排序和排序原则进行录取;若所在省(区、市)投档时未排序或无排序原则,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单科成绩排序的优先顺序:理科为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外语,文科为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
7.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可调剂至招生计划未录取满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
8.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录取工作按照该省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相关文件执行。
9.学校不限考生外语语种,但入校后各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10.体检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11.执行教育部及各省(区、市)制定的加分政策。
12.往届生和应届生录取时同等对待,无男女比例限制。

蚌埠医科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智能医学工程(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儿科学(本科) 医学 临床医学类
生物医学科学(本科) 医学 基础医学类
助产学(本科) 医学 护理学类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 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应用统计学(本科) 理学 统计学类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药物分析(本科) 医学 药学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 工学 计算机类
临床药学(本科) 医学 药学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制药工程(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医学信息工程(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
药学(本科) 医学 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 医学 护理学类
口腔医学(本科) 医学 口腔医学类
精神医学(本科) 医学 临床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麻醉学(本科) 医学 临床医学类
医学影像学(本科) 医学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本科) 医学 临床医学类
预防医学(本科) 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 理学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 理学 生物科学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 理学 心理学类
运动康复(本科) 教育学 体育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蚌埠医科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蚌埠医科大学高考填报志愿后,录取结果通常在15天到一个月内可查询,具体时间因录取批次而异。

主要批次查询时间节点

1. 本科提前批

一般为填报志愿后15天左右公布结果(最早7月中旬可查),适用于军校、公安类院校、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

2. 本科普通批

填报后约25天(通常7月下旬)公布,包含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热门专业。

3. 高职专科批

专科批需等待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而高职专科批结果多在8月中旬公布。

蚌埠医科大学简介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学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是安徽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陆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

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995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71人,硕士生导师1313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0人。学校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9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特支计划、江淮名医等84人,皖江学者4人。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了皖北地区近3000万人口医疗服务任务,辐射淮河流域和周边省份。

学校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余名,硕士研究生2900余名(含留学生),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一流、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30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4个省级诊疗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1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育厅平台5个,1个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2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328项,发表SCI、SSCI检索收录论文2471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The Lancet》发表研究型论文3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均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8%。2012年以来,学校连续8届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2021年,学校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022年,学校获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4项。学校医学专业覆盖面广,专业与就业岗位吻合度高,毕业生以“理论基础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安徽省前列。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 。

66年来,学校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秉承“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传承上二医优良传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固本守教、教授施教、传帮带学、反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15万余名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其中既有以刘德培、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范先群等5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领军人才,也有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卢洪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卜军等为代表的杰出中青年学者和医学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刘晓林为代表的大批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4年5月,学校召开蚌埠医科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为“七个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