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logo >专业解读 >专业介绍 >

2026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哪些专业及最好专业排名 王牌专业推荐

时间: 专业介绍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专业体系包含多个学科领域,以基础学科为根基,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布局前沿专业。2026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推荐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土木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法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推荐指数较高的专业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希望对2026年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另外专业设置可能会变动,正式填报时需要以学校官网公布的数据为准。

2026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专业名单

1、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本科(普通)层次学科门类为经济学学制四年

2、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本科(普通)层次学科门类为工学学制四年

3、开设建筑学专业为本科(普通)层次学科门类为工学学制五年

4、开设车辆工程专业为本科(普通)层次学科门类为工学学制四年

5、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本科(普通)层次学科门类为工学学制四年

专业名称层次学科门类专业类别学制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普通)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普通)工学土木类四年
建筑学本科(普通)工学建筑类五年
车辆工程本科(普通)工学机械类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普通)工学机械类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普通)工学机械类四年
旅游管理本科(普通)管理学旅游管理类四年
土木工程本科(普通)工学土木类四年
工程管理本科(普通)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年
制药工程本科(普通)工学化工与制药类四年
生物工程本科(普通)工学生物工程类四年
会计学本科(普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四年
法学本科(普通)法学法学类四年
汉语言文学本科(普通)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四年
德语本科(普通)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普通)工学计算机类四年
英语本科(普通)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四年
工商管理本科(普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四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普通)工学电气类四年
自动化本科(普通)工学自动化类四年
软件工程本科(普通)工学计算机类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普通)工学电子信息类四年
通信工程本科(普通)工学电子信息类四年
日语本科(普通)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四年
财务管理本科(普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四年
市场营销本科(普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四年
金融学本科(普通)经济学金融学类四年
新闻学本科(普通)文学新闻传播学类四年
休闲体育本科(普通)教育学体育学类四年
电子商务本科(普通)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普通)艺术学设计学类四年
环境设计本科(普通)艺术学设计学类四年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普通)艺术学设计学类四年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本科推荐专业排名

一、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推荐人数较多的专业排名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推荐人数较多的专业包含:法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专业、金融学专业等,具体如下表格:

专业名称推荐人数
土木工程219人
会计学188人
法学187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9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159人
金融学100人
英语96人
车辆工程92人
汉语言文学81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0人

二、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推荐指数较高的专业排名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推荐指数较高的专业有:通信工程专业推荐指数为4.8、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推荐指数为4.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推荐指数为4.6、自动化专业推荐指数为4.8等。具体如下表格: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4.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8
自动化4.8
通信工程4.8
环境工程4.8
工商管理4.7
电子信息工程4.7
财务管理4.7
土木工程4.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6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南昌大学和江西中航共青城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位于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九江共青城市,校园占地1215亩,校舍 35.6万平方米,建有1168个点位先进的云机房中心、现代化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标准化的语音室、室内体育馆、运动场及智慧教室,宿舍安装直饮水、淋浴热水和空调,设有186个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校外实习基地 113个;纸型藏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新校园布局大气舒朗,现代气息浓郁,教学设施先进齐备,生活配套完善便利,为15000余名在校学生潜心求学、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