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录取规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录取规则
第八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录取工作受教育部统一领导,按照教育部“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组织下开展本校招生录取工作。
第九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面向全国招生,根据教育部“促进区域入学机会公平”的政策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统筹考虑近年来各省(区、市)的考生数量、生源情况和生源质量,研究确定来源计划。招生计划与相关考试科目要求以我校在各省(区、市)公布的来源计划为准。学校将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及解决同分数考生的录取问题。
第十条 录取原则
1. 根据在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2.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3. 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安排专业时按考生的投档分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当考生投档分数相同时,依次录取专业志愿位次靠前、报考专业相关科目成绩较高的考生(对于非高考改革省份,理工类专业参考科目依次为数学、理综、语文、外语,英语专业参考科目依次为英语、语文、文综、数学,文史类其他专业参考科目为语文、外语、文综、数学。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仅为“物理”的专业参考的相关科目高考成绩顺序依次为数学、物理、语文、外语;选考科目为其他类型的专业(英语专业除外)依次参考科目依次为数学、语文、外语;英语专业参考科目依次为英语、语文、数学)。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择优调剂录取,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4. 对于江苏省考生,要求选测科目等级为A、B,必测科目等级为4C,录取专业时,我校认可江苏省规定的文理科奖励分,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方式,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择优录取。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依据等级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等级顺序依次为A+A+、A+A、AA、A+B+、AB+(A+B)、AB。
5. 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须符合已经公布的2020年各招生专业(类)对选考科目范围的要求,录取时按照相应省级招办公布的录取工作文件执行。
6. 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进行录取。即投档考生按计划数1:1的数额内,按专业志愿顺序依高考总分排序录取,若有退档则顺延录取。
7. 对于加分投档的考生,学校提档时原则上承认省级招办报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加分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的各类招生项目。
8. 往届生录取原则同应届生。
9. “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内地新疆高中班、台湾免试生等招生事宜,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一条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
1. 英语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2. 建筑学专业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第十二条 体检标准参照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碳储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智能采矿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消防工程(本科) | 工学 | 公安技术类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工程力学(本科) | 工学 | 力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矿物加工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地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采矿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地球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类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业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工业工程类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两校区占地518亩。目前在校学生1.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700余人,硕士生7800余人,博士生1800余人。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列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多次学科评估中,学校均取得了优秀成绩。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聚焦国家能源科技需求,取得了大批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空气跳汰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建成我国第一座干法选煤厂、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产生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砌体梁”与科学开采理论、分形岩石力学理论、煤矿高分辨三维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体系、岩体大变形理论、矿井主要水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在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近10年,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15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6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8项。学校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现有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7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推行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型本科教育,打造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能源行业的领军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位硕士、博士;编著了我国第一本数学工具书《数学手册》。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多年保持在55%以上。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3%的专业入选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项。1998年以来,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获奖千余人次。
学校推动国内外合作交流,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连续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与69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8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与北京、鄂尔多斯等城市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持续助力国家、地区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110余年来,经过一代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面向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