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logo > 重庆高考 > 重庆大学介绍 > 重庆大学点评>

2025年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重庆 大学点评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

第三章 招生批次、专业及录取

第十一条 招生批次

1.学校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序列,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和专科学生。

2. 2020年面向全国,在重庆、四川、贵州、河南、江西、广西、甘肃、陕西、湖南、海南、山西、安徽、青海、宁夏、云南、江苏、河北共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考信息及相关说明,录取的批次和类别分别为:

重庆:本科第二批、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

四川:本科第二批、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

贵州、河南: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

广西、江西:本科第二批。

安徽: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

湖南、陕西:专科提前批。

海南、山西、甘肃、青海、宁夏、云南、江苏、河北:高职专科批。

第十二条 招生专业

2020年,我校共设17个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类)面向全国招生。

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设计、舞蹈表演。

专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制造类、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自动化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梯工程技术、计算机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养育方向)、学前教育、社区康复、影视动画、影视动画(数字动画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

第十三条 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考生。

第十四条 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和批次,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未录取满的专业,将依次从后续志愿中择优录取。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和批次,按相关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基本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学校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考生,若录取不满额,则再次征集志愿,直至计划完成。

第十五条 执行教育部及各省级招考主管部门规定的加分、降分政策。

第十六条 凡是进档考生,在录取专业时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专业安排。投档总成绩相同的考生,文、理科类均按不同的单科顺序排序确定名次,即文史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理工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理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当考生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自行调剂至该省(市、区)招生计划尚未录取满额且符合录取要求的专业,直至录取满额。

第十七条 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无加试科目,不限考生所学外语语种,进校后公共外语统一为英语。

第十八条 招收定向培养士官,政审、体检、面试按《关于做好2019年定向培养士官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艺术类(舞蹈类、美术类)专业成绩认定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考试院组织的统考成绩,专业和文化成绩分别达到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分数线,原则上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有明确要求的,则按照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的要求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二十条 学校在录取期间将通过电话等方式与考生进行录取确认,请考生保持电话畅通。

第二十一条 我校无预留本科计划,其它未尽事宜参照教育部和各省级招办有关文件执行。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学前教育(高职本科) 教育与体育 教育类
舞蹈表演与编导(高职本科) 文化艺术 表演艺术类
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本科) 文化艺术 艺术设计类
现代物流管理(高职本科) 财经商贸 物流类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高职本科) 财经商贸 财务会计类
现代通信工程(高职本科) 电子信息 通信类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大数据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高职本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类
汽车服务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交通运输 道路运输类
汽车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装备制造 汽车制造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高职本科) 装备制造 自动化类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装备制造 自动化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职本科) 装备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类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装备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高职本科) 装备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类
工程造价(高职本科) 土木建筑 建设工程管理类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50012607),源于1971年四川省骨干兵工企业创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获批设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更为现用名,是全国首批、重庆市第一所职业教育本科高校;2022年5月,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地、重庆高新区辐射区——璧山,坐落于缙云山麓、璧兰河畔。校园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智慧化学生公寓、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

学校秉承“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理念,突出“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办学特色,深化德技并修、理实并举、岗课贯通的育人模式,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百强”“全国双创示范单位”“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学校是重庆市首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军工安防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需求,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现代通信工程、工程造价、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设计、舞蹈表演与编导等18个职业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会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社区康复等19个专科专业。

学校建有实验实训中心3个、科技研发中心9个、创新工作室14个,建成市级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2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科研与成果转化基地3个、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个、市级工匠学院1个、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集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3亿元,馆藏图书221.3万余册 。

学校教师队伍有1213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51人,占33.7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70余人,占65.83%;“双师型”教师652人,占专业课教师72.36%。

学校下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张华技能大师工作室)、车辆与交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军士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匠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渝东南现代产业学院等12个学院。现有本专科学生共计2.1万人。

学校积极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平台,实施“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 “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和“量体定制、定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宇海科技、通力电梯、嘉士伯重啤、比亚迪等世界500强,长安集团、青山工业、红宇精工、建设工业、铁马集团等兵工企业,中国铁路成都局、中冶建工、上海宝冶、中国中车、金蝶、中兴、中船重工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和“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重庆市区域经济新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24年12月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