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logo > 云南高考 > 云南大学介绍 > 云南大学点评>

2025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云南 大学点评

云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云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云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优先录取首次投档的考生;若首次投档生源不足,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参加征集志愿录取。对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接收第二志愿考生。
第十八条 同一投档批次中,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时不设专业“级差”,按照“高考投档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即对已投档到学校的考生,按考生高考投档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依次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
若考生高考投档成绩(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按总分(不含政策性加分)、语文、数学、外语各项成绩依次、逐项比较,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高考投档成绩(含政策性加分)及上述四项成绩均相同的,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录取。
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在调剂考生队列中,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第十九条 各专业体检标准依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体检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又无法调剂到其它专业的作退档处理。
新生入校后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条 根据《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我校专业培养的实际要求及学生就业前景,补充说明如下:
一、考生患有《体检指导意见》第一条中列出的六大类疾病,我校不予录取;
二、考生患有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的,我校不予录取;
三、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或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者,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傣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不予录取;
四、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者,我校不予录取;
五、残疾考生慎报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傣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专业;
六、身高低于1.65米的男生和身高低于1.58米的女生慎报护理学专业。
第二十一条 所有专业不限男女生比例,均无加试要求。
第二十二条 所有专业不限外语语种,学生进校后公共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避免入学后因英语成绩不合格影响毕业。
第二十三条 认可各省级生源地的政策性加分。
第二十四条 对于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选考科目规定和录取原则,按照改革省份有关规定和我校设定的科目要求与录取规则执行。
第二十五条 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学校招收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按国家及云南省相关政策规定,被录取的考生,必须在入学前与学校及定向就业单位分别签订培养协议和定向就业协议。对拒签协议的已录取学生,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录取考生入学以后不得申请转专业,毕业时到定向单位报到就业,不能报考研究生。
第二十六条 按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规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傣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须按规定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二十七条 “少数民族预科班”及其他专项计划的录取按照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我校“专升本”招生专业招收云南省高等专科学校相关专业优秀应届专科毕业生,录取按照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云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中医骨伤科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智能医学工程(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傣医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中医儿科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中医养生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中医康复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生物制药(本科) 工学 生物工程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制药工程(本科)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 医学 中药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本科) 工学 电子信息类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 医学 中药学类
药物制剂(本科) 医学 药学类
中药学(本科) 医学 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 医学 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 医学 护理学类
针灸推拿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 医学 中西医结合类
中医学(本科) 医学 中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 医学 医学技术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云南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云南中医药大学简介

 学校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昆明中医进修学校,1960年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有呈贡和白塔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78.78亩,总建筑面积355563.65㎡。现有11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有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成立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和集全省135家中医院和相关单位为一体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有纸本藏书110余万册,电子藏书485.3万册,古籍1.8万册。

  64年来,学校为边疆地区培养了9.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近60%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兆云、旅法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朱勉生、全军中医药“国医名师”宁亚功等一大批杰出校友。省内80%以上名中医、荣誉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全省50%以上县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均为学校毕业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3378人,硕士研究生2434人(含港澳台2人),博士研究生47人(含港澳台1人),留学生163人,港澳台学生5人。有在职在编教职工842人,其中博士人数268人,占比为31.83%,硕士人数450人,占比为53.44%,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支持计划417人次,聘请118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特色专业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特色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有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学科5个、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首开我国傣医本科教育先河,构建全国唯一的傣医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达17574.8㎡,设备总值达1.32亿元。拥有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平台22个,其中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1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云南省科技特派团3个。拥有省级创新团队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23个。拥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7个。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药理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4大平台,初步构建了“云中创造”“云中制造”健康系列品牌。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逐年提升,科技成果获奖稳中有升。近3年来(2021-2023年),学校作为第一单位获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校地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与37个州市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568家中医综合医院中位列第16位,5年蝉联全国“A+”;第二附属医院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中位列第52位,等级跃升为“B”。全力帮扶助推贡山县脱贫攻坚,被评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治、控效能,选派医护人员赴武汉、上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零感染”圆满完成救治任务。“云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获省民政厅批复设立并开展相关工作。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禁毒防艾宣传及无偿三献活动,持续开展“扬帆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通过政策宣讲、教育关爱、爱心医疗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全校师生矢志不渝、同心同德,扎根红土、立足边疆,以培养“崇德至善、博学致精、敦行致道、和合致远”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目标。注重文化育人,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开展读诵经典等主题实践教育,形成“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知识与操守”并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主业,以本为本,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朝着“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胸怀本土,放眼世界。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实现政府间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创了中国中医药领域海外办学的先河,被载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史册。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面向澜湄区域持续开展国际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论坛”、3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和2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分论坛暨澜湄科技人文交流论坛”,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先后获批“中国-缅甸”和“中国—老挝”2个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连续举办10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牵头成立世中联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建设南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国际联合科研,成立世界传统医学研究院、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传统医药合作交流学术委员会和传统医药知识及药用植物保护委员会。

  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2022年11月召开的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分析了当前发展形势,系统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凝聚全校师生的共同意志形成了“1221”战略部署: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实施学术兴校、人才强校两大战略,围绕“全面提升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迈进西部高等中医药院校先进行列”两个目标,开创一个团结奋斗的崭新局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