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logo > 江西高考 > 江西大学介绍 > 江西大学点评>

2025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江西 大学点评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第三章 录取原则
第五条 按照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关于招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学院招生录取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网上录取。
对所有进档考生,根据本人专业志愿及学院招生计划,原则上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对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所填专业录取额满,但总招生计划未满时,学院将向有关省(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申请调整专业招生计划,以尽可能满足考生的专业要求。
符合加分条件投档的考生,按生源所在省(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各专业录取原则上不限外语语种,新生入学后,学院开设的公共外语语种仅为英语。
第七条 学院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院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对考生身体状况进行审核,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澳合作办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供用电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等9个专业均不招收单色识别不全的考生。考生录取后经学院体检复查不合格或体检结果弄虚作假者,学院将报请考生所在省(自治区)招生委员会批准取消其录取资格。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电力技术类
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电力技术类
发电运行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科) 交通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类
热工自动化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科) 装备制造 航空装备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类
大数据技术(专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电子信息 计算机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电力技术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装备制造 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装备制造 自动化类
工程造价(专科) 土木建筑 建设工程管理类
输配电工程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电力技术类
供用电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电力技术类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科) 能源动力与材料 电力技术类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一般在投档后3-10个工作日可查询,具体时间因批次审核进度、退档处理等因素有所差异。

影响录取结果查询时间的核心因素

1. 高校审核流程耗时

投档后,院校需审核考生成绩、专业要求、体检信息等档案材料,常规审核需3-5个工作日,但遇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调剂或退档争议等情况,审核周期可能延长至10天。

2. 批次类型差异

提前批:因涉及特殊招生类型(如艺术类、军校等),审核流程更复杂,通常需5-7天。

普通批次:多数院校在3-5天完成审核。

征集志愿批次:因需汇总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名单,结果更新可能延迟1-2天。

3. 退档及调剂处理

考生若未服从专业调剂或被退档,需等待退档流程结束后重新进入征集志愿流程,此阶段可能额外增加1-3天等待时间。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第二轮“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江西省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是世界企业500强排名前三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12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江西省电力学校和国家先进成人大专院校江西电力职工大学,2002年更名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中共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南昌分校、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实行五位一体、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现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供用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5个二级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十六字发展道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为电力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被誉为“电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教育部列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首次入选教育部发布的中部、东北部人才培养卓越50强。被江西省总工会授牌“省级工匠学院”。学院五次蝉联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荣誉称号,成功获批江西省就业工作体系创新试验区。此外,学院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A等院校,获批全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0年,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原省委书记易炼红、原省委常委施小琳、原副省长孙菊生来校调研考察,为学院发展点赞。2023年,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来校调研考察,均肯定学院办学成效。

学院目前有昌北和昌南两个校区,学生规模达在校生9402人(含社招生1954人)。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实验大楼、培训大楼等学习场所,拥有宽敞明亮、配置齐全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生活和活动场所。投资上亿元的教培大楼、体育馆、教学实验大楼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校园花木相映、环境优雅。图书馆纸质藏书和电子图书共105万余册,教学用计算机超2000台,智慧校园网络覆盖全院,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学院实训设施先进,建有集发电生产、变电运检、配电运检、电力营销等电力生产全过程的典型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和价值880万元的输配电实训大棚。信息通信、安全教育、心理调适等配套场地共4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价值2.69亿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其中,220kV实训变电站和全国首条500kV/220kV/110kV混合模拟教学输电线路实训场、10kV配电线路实训场、10kV成套实训设备在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

学院产教融合办学双师队伍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队伍852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38.3%、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58.3%、专业课教师双师占比32.9%。学院现有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能工巧匠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5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2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培训师3人、赣电工匠1人,总省级以上称号教师38名;拥有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名。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大量国家电网生产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电力工匠参与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目前已建成一支由“国家级技能大师”在内的1700多名企业专家人才组成的兼职师资库。

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与江西省内115家市县供电公司、直属单位和280余家五大发电集团、电建集团等省内外企业开展了多元化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全省市县供电公司、主要发电企业均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在部分供电公司设立校外教学培训点。学院毕业生的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中一直保持很高的就业比例。

学院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专业设置指导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趋势,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生产、电力应用为特色的专业体系。现开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无人机应用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发电运行技术、热工自动化技术、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22个招生专业。2018年,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江西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建设专业;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与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被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认定为骨干专业,建强高水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和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群。学院同时具有电力行业42个特有工种及多个社会化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评价的资格及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学院对标国家“双高”建设标准,深耕电力专业和技术技能两个特色品牌,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持续改进,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师生在各类国赛、省赛中频频获大奖。牵头成立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长江经济带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近3年,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获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立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获全国电力行业电力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成果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师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国际级奖项1个,国家级奖项16个、省级奖项250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站上最高领奖台,获得全国一等奖。承办全国电子企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首届“卓越杯”大学生专业能力素养大赛等。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根植电力、适应市场、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发挥企业办学优势,突出行业特色,稳步发展电力类专业为主、其它专业逐步丰富的综合性、多学科职业教育。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努力培养电力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全国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和电力行业发展的支撑高地,努力抢占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制高点,朝着“建设百年名校,打造百年老店”的“双百”目标奋勇前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