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logo > 河南高考 > 河南大学介绍 > 河南优势专业>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河南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是多少?如何查询?

时间: 河南 优势专业

查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招生代码可通过三大权威渠道:①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高考志愿填报系统”;②学校招生网发布的《2025年招生章程》;③省级招生部门印发的《报考指南》。填报时需注意区分院校代码与专业代码,部分专业对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建议采用“冲稳保”策略,结合近三年录取位次合理定位志愿梯度。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河南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学科 专业名称 专业招生代码
6625 理科 智能制造工程 08
6625 理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17
6625 理科 软件工程 14
6625 文科 市场营销 14
6625 理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16
6625 理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
6625 文科 人力资源管理 16
6625 文科 日语 11
6625 文科 广播电视学 12
6625 理科 水利水电工程 18
6625 理科 土木工程 15
6625 文科 汉语言文学 09
6625 文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07
6625 理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19
6625 理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
6625 文科 法学 08
6625 理科 生物制药 20
6625 文科 会计学 15
6625 理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7
6625 文科 英语 10
6625 理科 园林 21
6625 文科 工商管理 13
6625 理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2
6625 理科 通信工程 11
6625 理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9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河南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河南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河南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河南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25年在河南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官网

步骤:登录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河南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报考建议

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来选择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否则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动力。

区分普通类与专项计划代码: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河南的专项计划(如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可能有独立代码(如0852-专项),需按资格要求填报。

优先核实代码权威性:2025年高考招生政策强调“代码动态调整”,考生需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招生计划手册》确认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最新代码,避免使用往年数据。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介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坐落于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世界美食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位于两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域,三面环水,园林式校园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人文化交相辉映。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举办方——百年名校扬州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现设有文法系、经济管理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医药系、旅游与艺术系、基础部等7个系(部),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在专业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校本部资源,其中主讲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5%以上。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自有教师队伍,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建立“讲席教授”制度,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7.31%;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司法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30项。

Baidu
map